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好看风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人间仙境 ,世外桃源",没想到汤阴还有这样的好地方...

    信息发布者:lijing0
    2018-07-21 16:36:14   转载

    韩庄镇小河村




    小河村隶属汤阴县韩庄镇,位于飞凤岭西部,汤河上游,南临汤河水库,因村小,周边多河而得名小河村。明、清《汤阴县志》曾有记载。该村东至西冢上村,南至东酒寺村,西至鹤壁市小岗凹村,北至鹤壁市东马村。

    竹林的故事


    小河村原本不生长竹子,1958年,毛泽东主席号召“南竹北移”,当时全县试种的有7个村,唯独小河村的竹林生长保存至今,并繁衍扩大。这里面除有小河村独特的地理湿地生态环境,适宜竹子生长的原因外,还包含着一位南方姑娘对竹林的精心灌溉和呵护。


    多年前,一个四川姑娘为了爱情远嫁到了小河村,她喜欢家乡的竹子,更思念家乡的亲人,为寄托思念,她把小河村的竹子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。她种竹,养竹,卖竹竿,以此为生,后来用竹子绿化庭院的多了,她又改卖小毛竹,现在这片竹林已发展到40多亩,成为豫北最大的一片竹林。小河村也因为这片竹林而被誉为“竹林深处有人家”。


    现在竹林已被开发成远近闻名的农家乐、竹林馆,每天吸引很多人来这里游览观光,成为了村里的一宝。想想当初那个四川聪慧媳妇,坚持在北方种竹子,她可能看中这片适宜竹子生长的湿地,还有用竹林寄托她那浓浓的乡思和乡愁,让人联想到宋代诗人苏轼的诗:


    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
    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

    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




    界桑树的故事


    在小河村的西头有一棵树龄200多年的界桑树(因不结桑葚,称为界桑),被当地村民奉为神树。相传清朝中期,小河村于氏先祖于治邦之妻张氏带领4个儿子由县东南陈王村迁居此地,长子于士贤是位武庠生(应为武秀才)一日,从野外带回一棵界桑树,见村西有一高土堆,上面有棵皂角树,就将界桑树栽在了皂角树旁。


    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年进士于殿章,字擎九,号静仓(时居南陈王)是士贤的堂侄,曾在江苏娄县、金匮等县任职,道光初年皇帝又下旨委派他到云南师崇作知县署武巡抚,奉旨后,随派人到小河村让士贤跟任,临行前,士贤到树前浇最后一次水,不慎被皂角树划破右手,是夜做了一梦,梦见“周文王佩剑途经此地,指树说:皂角、界桑,寓意深长,廉洁、忧民,告知殿章”共十六字,文王言毕西行追逐纣王,脚印颇显,士贤依照脚印走了数步,忽见文王持剑猛刺纣王,纣王倒地而死”。士贤倏然惊醒,方知一梦。


    当日,士贤和殿章登程,途中士贤将梦境告知殿章,二人会意,知是文王在点化自己:一是照着文王的脚步走(即皂角也);二是以商纣为戒(即界桑树也);三是让其廉洁奉公,为民分忧也。殿章到任后,在云南关爱百姓,惩恶扬善,清正廉明,深受百姓爱戴,任满归乡,复来祭拜此树,以后逢年过节,初一、十五,祭祀不断,代代相传,流传至今。


    解放以后,五十年代,常有小孩来皂角树下玩耍,多被划破手指,有人将皂角树刨掉,仅留界桑树。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,村民考虑到祖上殿章身为进士还祭拜此树,就纷纷前来祭拜,求神树保佑子孙金榜题名。


    龙王洞的故事


    小河村西有一条沟,沟岸边有一个土洞,村里人称之为龙王洞。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曾经发生了一次惨烈的战斗。


    1946年至1947年,国民党孙殿英部队盘踞在汤阴县城,经常对汤阴西部的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,却受到“西县政府”(汤阴百姓对当时驻在鹤壁解放区的汤阴县政府的习惯称呼)武装和共产党太行部队的痛击。所以小河村一带常处于“拉锯”状态,战事经常发生。


    一天,“西县政府”一支24人的队伍执行任务,在西马村与国民党部队一部遭遇,双方激战。由于敌众我寡,24人且战且退,最后撤退到小河村龙王洞附近。受困的武工队员到东马村借粮,被地主发现后向国民党部队告密。


    敌人包围了龙王洞,在龙王洞对岸实行围困战术。战斗持续了一天,这支24人的队伍中许多英勇的战士牺牲了,剩余战士数次突围,遭到敌人的疯狂扫射,最后全部壮烈牺牲。


    解放以后,小河村龙王洞成为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精神教育基地,每年的清明节,都有大量学生前来纪念和缅怀,追思烈士当年的英勇斗争精神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